• 首页
  • 最新动态
  • 传承工作室简介
  • 张义明及继承人简介
  • 张义明传承之路
  • 学术思想
  • 典型医案
  • 科学研究
  • 影像资料
  • 图片
  • 在线咨询
  • 典型医案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眩晕 痰浊上扰(内耳眩晕病)
    发布时间:2018/6/25 9:39:25 浏览数:

      徐某,男52岁,山东巨野独山公社双庙村人,1969年4月26日就诊。患者5日前因饮酒并进食生冷,复遇风寒,未见头身疼及发热恶寒,仅感胃腹胀满,干呕纳呆,时而眩晕,在村卫生室给予土霉素、阿司匹林、山楂丸等药物口服,症不缓解,特请去家中会诊。刻诊:病人肥胖体质,因眩晕而卧床不起,面色灰暗,体倦无神,头晕如坐舟车,干呕欲吐,右耳作鸣且有堵塞感,腹软,剑下轻度压痛,肝脾未及,心率78次/分,律规整,双肺呼吸音正常,BP130/85mmHg,肢体无浮肿,大便溏,每日1-2次,小便正常,舌体胖,苔白滑而厚腻,脉濡滑。病人有嗜酒史,常患感冒,2年前曾因耳鸣眩晕,诊断为美尼而氏综合症。今进食生冷复感风寒,脾阳受损,痰湿中阻,上扰清窍,中医诊为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治宜温中化痰,升清降浊。方选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味。

      处方:茯苓30g 桂枝12g 白术20g 泽泻20g 陈皮12g 姜半夏15g 砂仁10g后下 炮姜5g 党参15g 焦三仙各30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每次300-400ml,患者按上方服一剂即感眩晕症状减轻,连服3剂则诸症消失,继以胃苓汤出入服10余剂,未见复发。

      按: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首见于《内经》称为眩冒,《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大惑论》“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灵枢·海论》“水海不足,则脑转耳鸣颈酸眩冒”。可知《内经》对眩晕的病机主要归于外邪、气虚、髓亏三个方面。汉张仲景在《伤寒论》少阳病提纲中提出:“口苦、咽干、目眩”,可知与少阳病有关,而且《金匮·痰饮咳嗽并脉症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可知与痰饮有关。 至金元时期对眩晕的认识日益发展,朱丹溪力倡“无痰不做眩”之说。本案病人体胖,素多痰湿,今又进食酒及生冷,伤及脾阳,脾气虚则健运失职,水湿内停积聚成痰,以致清气不能上布,浊气不得下降,清空之窍失其所养。故头目眩晕。患者干呕欲吐,腹胀纳呆,溲清便溏,舌淡苔白滑而腻,脉濡滑等均系脾虚湿阻之象。《金匮》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本案以苓桂术甘汤与五苓散加味,以茯苓配泽泻淡渗利水,桂枝配炮姜通阳而助气化,加入党参配白术、砂仁、焦三仙以健脾助运化,陈皮配姜半夏以化痰止呕,故服药3剂则眩晕即止,诸症消失。

      美尼尔氏综合症,又称内尔眩晕病,是由内耳膜迷路水肿所引起的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性平衡感觉失常为主要突出症状的疾病,属中医眩晕症范围。笔者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痰饮内停,上蒙清窍所致,临床多以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味化裁,每获良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山东省卫计委 | 山东中医药网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枣庄市卫计委 | 滕州市卫计局 | 福彩3d大小 |
    Copyright 2018 © 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张义明传承工作室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滕州信息港